培训乱象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工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家长的教育焦虑仍未消除,小攒班、一对一、上门私教等现象屡禁不止,教育内卷困境鲜有有效破题之策。
从博弈论视角看教育内卷问题,具有典型的“囚徒困境”特征。家长之间是互相博弈的关系,如果选择互相信任合作,都不参加培训,则会实现全社会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但少部分家长抢跑意识强烈,引发“剧场效应”,逼迫大部分家长跟随,形成内卷恶性循环。这是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冲突的典型情形,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决策,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社会整体利益受损。许多家长明知校外补习既给孩子增加了负担,又花费了家庭大量时间金钱,更不利于孩子全面成长、终身成长,但是仍不得不被裹挟加入培训大军,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破解“囚徒困境”的重要方法是建立信任、统筹合作,协调利益,形成社会协同共赢关系。“双减”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社会关注度高,需要党委、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当前,“双减”工作进入关键攻坚期,要想取得长期稳固成果,必须纾解家长焦虑,强化社会认同和信任,调动家长积极性,落实家庭育人责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一是釜底抽薪。要想浇灭教育内卷这把虚火,光靠扬汤止沸是不行的,必须釜底抽薪。教育内卷来自家长的焦虑,深层次原因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向往的差距。要想消除教育焦虑,治本之策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继续深化学区制、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高中多样化发展等改革,不断提高中小学就近入学率;要加强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促进教育优质资源更加高效、更加均衡覆盖;要发挥好中高考改革指挥棒的作用,深化考试招生改革,把导向调整到素质教育目标上来,调整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来。
二是大禹治水。教育焦虑背后是民意和需求,不能简单地堵塞,而应该积极地疏导,只有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两手抓、两手硬,方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是承接教育需求的主体,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之后,要迅速把空出来的阵地占领过来,才能纾解家长的焦虑、满足群众的需求。要深化课后三点半改革,不断探索完善课后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创新模式,结合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精准设计、科学安排,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要加强对作业的统筹管理,发挥好年级组、学科组作用,科学设计作业,合理安排学生课余时间,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杜绝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不断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群体工作压力增加的问题,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
三是南门立木。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一些家长对新政策、新措施心存疑虑在所难免,关键是要以“南门立木”的鲜明举措,重塑公信力,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良性互动。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政府监管,对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形成全面从严的政策导向和高压态势,让全社会看到党委政府抓“双减”的坚定决心;要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合法办学,完善审批、备案、监管、年检等相关制度,提高其违法成本,促使其转型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要提高媒体应对的水平,慎重把握宣传的口径、力度、节奏,坚持实事求是、诚恳负责,不回避问题矛盾,避免出现“低级红”的情况,防止陷入“塔西佗陷阱”。
四是同舟共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委政府和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也是共同愿望,大家是根本目标一致的摆渡人,要想顺利到达彼岸,必须同舟共济、齐心协力。要加强对社会舆论、家长的宣传引导、释疑解惑,形成社会共识。要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完善定期家访、全覆盖家访制度,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要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孩子全面成长、终身成长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关系;要发挥好妇联、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共同体,营造全社会理解“双减”、认同“双减”、支持“双减”的良好氛围。